党史学习教育第四次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汪宏志)

发布日期:2021-06-27   编辑:政治部    来源:未知    阅读:1431次

按照《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次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的通知》要求,近期,结合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进行了深入学习。下面我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就坚定“四个自信”谈谈以下几点学习心得:

一、通过学党史坚定道路自信

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那之后我们党就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做了艰辛探索,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过去的教训,进行新的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成功地走稳走实走好了这条特色大道。30年前,东欧剧变,很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改旗易帜了,今天我们依然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带领十四亿中国人民脱贫致富,为全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过去的若干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发展的比谁都快、比谁都好。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对了。

二、通过学党史坚定理论自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一个理论正不正确、是不是真理,不能靠自我标榜,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正如俗话说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回顾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70多年的新中国建设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正是因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我们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三、通过学党史坚定制度自信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制度文明成果,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出来的科学制度体系。国家治理效能是最能体现制度好不好。回首2020年惊心动魄的新冠疫情防控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全国460万个党组织,每一个都是一座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全国3900多万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中国防线”;看到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的“中国规模”;看到了医用非N95口罩、医用N95口罩分别从2月初的586万只和13万只剧增到4月底的2亿只和500万只的“中国速度”,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诚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十全十美,但它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这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补充、完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越来越换发生机和活力。

四、通过学党史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浪潮中,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我们党始终根源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路走来,既主动接受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又主动推进了文化形态的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发展征程如何艰难,只要我们坚定民族特质的文化自信,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五、通过学党史坚定三队高质量发展自信

三十年前,正值国家预算内勘探任务大幅减少、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转变、全面地勘任务不足、事业费缺口逐年增大的形势,三队第一次出现钻机职工放长假,仅靠国家计划事业费,无法满足全队1000多名职工基本生活需求。于是有了两业并举、远征南阳、抢滩上海、多元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才会有后来三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段辉煌历程。

进入新发展阶段,摆在三队面前的是“经费缺口严重、财政项目锐减、市场竞争激烈、内部管理粗放、干部队伍老化和‘等靠要惯性思想严重、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欠缺”等一系列难题,面对新使命、新机遇和新挑战,唯有牢记初心使命、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局党委“1248”总体工作思路为统领,坚决扛起两大新历史使命、围绕“三个一千万”工作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踏实苦干实干、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就一定能够实现三队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04-2022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www.ahhd3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005344号-1   皖公网安备 34130202000423号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北关勘探村 邮编:234000 电话:0557-3028725 传真:0557-3021997